本网讯(张福生)今年以来,运城市公安局按照“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要求,不断推动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为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有效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问题,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警网融合”的新路子,“公安机关想要抓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警力是一个关键点,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我们将警务工作与网格工作有机结合,有效增强了基层实力、激发了基层活力、提升了基层战斗力。”运城市治安支队支队长樊宇江介绍道。
“警务+网格” 融出基层实力

周密筹划,确定融合模式方向。基于社区民警的工作内容和专职网格员工作内容存在高度重合的现实情况,运城市公安局把社区警务工作全面融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通过“警务区+网格”的融合模式,由党政领导、政法协调、公安指导、部门共建,形成警务工作进网格的“警网融合”新格局。
强强联手,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在确定融合方向后,全市各县(市、区)公安局、分局迅速对接,积极争取县级政法委和乡镇(街道办)党委、政府的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动“警网融合”工作开展。截止目前,全市已重新划分警务区432个,新增警务区警务室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结构分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以盐湖区公安分局北城派出所为代表,在北城社区率先建立“1+1+N警网融合”警务团队,将社区民警、网格长,辅警、网格员,保安、治安积极分子、平安志愿者、兼职网格员等三类不同人员结构的队伍划分为三张网,一举终结过去社区民辅警单一作战的被动局面,充分发挥网格员对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辅助作用,民警适时对网格员进行业务指导,形成1+1大于2的互补叠加效应,并因地制宜制定社区民警和网格员任务清单,科学合理安排日常勤务,最大限度发挥“警网融合”效能,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警力+民力”融出队伍活力
群众路线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制胜法宝。“1+1+N警网融合”警务团队最大程度上以有限警力凝聚无穷的民力,并在基层治理的实践中展现了警务团队的无穷活力。

小团队发挥大作用。2月24日,盐湖区北城社区警务团队在日常疫情摸排工作中,发现辖区某酒店违反防疫政策,举办41人大型聚集性活动,在北城街道办相关负责人和社区民警、学苑花都社区网格员的配合下,盐湖区北城派出所、姚孟派出所合力出击对此事件进行了摸牌管控处置,并在防疫指挥部、区疾控中心、北城街道办安排下,妥善处置了此次违规聚集活动,有效避免了群体性疫情事件发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小团队拥有高效率。3月23日晚上,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在卿头辖区附近走失,永济市卿头镇派出所民警立即联合61名网格员,利用各自网格群进行转发寻找,并发动群众通过朋友圈、好友群等多渠道转发寻人启事,扩大搜索覆盖面。这则紧急寻人消息在全镇61个网格群发布后,聚焦了许多群众的关注,经过一番努力搜寻,在短短83分钟内找回了一位走失老人,切实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警情+网情”融出作战能力
通过警网融合,民辅警、网格长、网格员、保安力量等社区力量,通过警务室联系起来,将信息的集成、共享、协同,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综合治理警务室,切实做到“宣传防范无死角、服务群众有温度、帮扶群众零距离”,推动社会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多元协作的新格局转变。





信息融合密织强大情报网。警务团队民警指导辅警、网格员围绕平安稳定,全面收集掌握辖区基本治安要素、各类风险苗头录入山西综治信息平台,并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公安派出所使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分配的账号共享信息。

警务团队网格员使用“平安山西APP”采集、录入、更新网格内人、地、事、物、组织等基础信息,动态掌握网格内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等情况,并在警务团队民警的指导下,落实网格化巡查制度,收集回应网格内社情民意,及时发现报告涉及治安、消防、环保、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方面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和各类违法犯罪线索,形成一张全覆盖、无死角的网络。




信息融合彰显强大战斗力。全市共划分5446个网格,配备5566名专职网格员,目前均已纳入“警网融合”警务工作团队,经过首次实战,圆满完成了“冬残奥会”“两会”安保任务。截止目前,共召开警网联席会议61次,摸排各类矛盾纠纷376条,化解370条,上报乡镇(街道办)综治中心98条,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多元调处化解66条;发现安全隐患57处,排查处置57处;发现消防安全隐患71处,整改71处,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16份,并移交本级消防救援机构跟进处置。开展法规政策和防火、防盗、防诈骗等治安防范宣传1429人次,接收群众咨询救助439次,为群众提供便利服务586次。
编辑:高燕